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嘉義分署:回首頁

:::

機關安全維護宣導:「同溫層」效應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0-02-03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526

在實際的社交群體互動中,你是否覺得找到志同道合、心靈契合的朋友並不容易?但當你打開臉書等社群網站平台時,許多相同興趣及背景的臉友卻熱情地張開雙臂迎接你!此即現代智慧人類的「虛擬生活圈」,在虛擬網路世界尋找自我、尋求認同,進而獲得假性肯定,只接受單一訊息,活在自主性阻斷某些訊息的「同溫層」舒適圈。

「同溫層」效應(Echo ChamberEffect)也稱為迴聲室效應、過濾泡泡(filter bubbles),係指社群網站紀錄用戶的使用歷程(瀏覽、按讚、分享、互動等),利用大數據分析導入演算法,依據使用者偏好傳送相關消息,完全阻絕無興趣、負向的訊息,產生一種特定性強化之機制。長時間處於認知制約的氛圍下,每個人越來越封閉在特定社群,只看自己所認同的事實,相信自己所想相信的理念,但一旦跨出認知舒適圈,接觸到真實世界時,自然產生認知衝突,自我建構價值隨之崩潰。

同溫層效應的發散可能造成個人認知及資訊安全危機,而面對不同的危機,應正視問題並採取適當的策略,將損失及損害降至最低。正視「同溫層」效應之危機及策略:

(一)個人認知危機

當落入同溫層舒適圈時,若遭遇與自身認知矛盾或是不利的資訊,會產生極不舒服之感,而這會破壞大腦的穩定狀況,因此會下意識地想要消除這樣的狀態,自主地選擇忽略與過濾掉不被我們所認同的資訊,或用自身偏好的認知去解釋,將資訊合理化。一旦處於這種排除異己,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,持續只接收想要的資訊,無法接觸到相反立場的意見,將自動被邊緣化成特定群體,產生難以適應真實社會價值的困難感。

(二)資訊安全危機

因為使用者網路使用行為的偏好,透過平台演算機制,放大同溫層效應,使用者不知覺留下使用軌跡,除了變相成為業者置入性行銷的對象,也可能因此洩漏個資,變成駭客攻擊的對象;甚至成為有心人士傳遞特定意識形態、錯誤訊息之手段,以誤導民眾,達到政治或經濟目的。

(三)面對同溫層效應之應對策略

1.擴大取得資訊的管道

2.聆聽多面向的意見

3.培養良好網路使用習慣

身處網路資訊時代,多數的訊息來自於社群網站或平台,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觀看的內容,但也選擇性地忽略不同於己的意見,導致觀點過於狹隘單一。因此所產生的同溫層效應可能會帶來個人認知及資訊安全危機。應正視問題核心,透過擴大取得資訊管道、聆聽多元意見及培養良好網路使用習慣的策略,進而建構更全面的社會價值和包容的社會氛圍。

~~ 節錄自2019/3月號-清流雙月刊

回頁首